close

 1500023481652  

最近市場常在談論....  聯準會縮表、通貨膨脹     你了解其中的意思嗎?

以下就整理一些說明及簡要重點......花5分鐘一起來了解吧~

前幾日的新聞:葉倫鴿派談話 美股大漲 

photo  

聯準會(Fed)主席葉倫12日赴國會眾議院發表經濟證詞時表示,美國經濟夠穩健,容許Fed未來兩年繼續升息,但無須再大幅調升。她表示,通膨是一大不確定因素,聯準會對通膨持續低於2%目標保持警惕。

市場解讀葉倫談話,認為語調不若預期鷹派,顯示Fed不急於在通膨率仍低之際 緊縮貨幣政策,意味9月可能不會升息,激勵道瓊工業指數盤初大漲逾160點,再創新高;標普500指數上漲,距空前新高只差不到1%。美元指數由黑翻紅,金價也上漲約0.2%。

葉倫也強調,Fed正密切關注通膨率仍低於2%目標情況,此外,她認為經濟正處於招聘、支出和投資良性循環,可望增加資源利用,進而加速工資和物價上漲。

葉倫並表示,Fed可能在今年稍後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Fed「仍預期經濟進展將支持Fed逐步提高聯邦資金利率」,而「今年」可能開始降低Fed持有的4.5兆美元債券組合。啟動縮表將象徵Fed從危機政策退場的最後一步。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2580260

 

如果你 GOOGLE  ->  通貨膨脹會在維基百科查到下列資料

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 

 

「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脹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而使得物價上漲,而現在人們經常直接使用「通貨膨脹」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  

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

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

通貨膨脹與貨幣貶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間之相對價値的降低。

前者影響此貨幣在使用國內的價値 (通貨膨脹),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幣貶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減指數。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

「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膨率數最主要的影響

「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膨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膨。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

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通貨膨脹在經濟學上的角色

穩定的小幅度通貨膨脹一般會被認為對經濟有益

其中一個原因是某些價格難以重新談判降價,特別是對薪資與合約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物價若緩步上漲,則相關的價格便較易於調整。

有多種物價會 ‘抗拒降價’, 而傾向於不斷上漲。

所以試圖達到 零通貨膨脹(物價維持平準)的做法,會導致其他行業的價格、盈利、與雇員數降低

所以,若公司的執行部門視溫和的通貨膨脹為‘潤滑商業巨輪’。

追求完完全全的價格穩定會帶來極具毀滅性的通貨緊縮(物價持續降低),將導致破產與經濟衰退(甚至經濟蕭條)

金融體系視通貨膨脹之‘潛在風險’為高於儲蓄累積財富的基本投資誘因。

換句話說,通貨膨脹就是市場對金錢的時間價之措辭。

也就是說,因為今天的一元較明年的一元更具價,所以未來的資本價在經濟學上有所扣減此種觀點視通貨膨脹為對未來資本價的不確定性。

對低階層者而言,通貨膨脹通常會提高由經濟活動之前的貼現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通貨膨脹通常導因於政府提高貨幣供給政策。政府對通貨膨脹的所能進行的影響是對停滯的資金課稅。通貨膨脹升高時,政府提高對停滯的資金的稅負以刺激消費與借支,於提高了資金的流動速度,又增強了通貨膨脹,形成惡性迴圈。在極端的情形下會形成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

增強不確定性可能會打擊投資與儲蓄。  

 

期貨空姐:看完以上你懂了嗎........冗長的教科書文字阿xD!!!  

以下是跟公司研究部研究員,討論了一些比較簡要通膨的概念及好文分享給大家 :) 

一般通膨程度,可以從油價和一些物價指數( 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 零售銷售數據 )來評估 

(油價上漲會帶動物價上漲,例如運輸成本提高) 

物價高是就是通膨較高,導致購買力下降  

 

當通膨高時 -> 政府可能會採取升息 (  提升購買力,抵抗通膨  )

當通膨低時 -> 就不會很急的考慮升息

簡要大概是這樣的概念,如果想要深入探討 - 通膨與利率  http://wume990223.pixnet.net/blog/post/489403  

 分享以下文章

假設日本的利率是0.5%,台灣是2.5%,澳洲的利率是5%

那如果您是聰明的日本人,一定會想到,趕快把錢拿到台灣和澳洲去存,就可以分別有2%4.5%的套利,甚至,這遊戲也不會只有日本人玩,身為台灣人或外國人,如果有辦法從日本借出日圓,轉投到利率較高的台灣和澳洲,也具有套利空間,這就是過去幾年全球盛及一時的「套利交易」。

 

偏偏,穩賺不賠的交易,從來就不會存在於真實的投資市場。

 

如果市場上預期到兩種貨幣之間存在著套利空間,比方說,日幣v.s澳幣,那麼,會出現幾種相對的對應關係:

1. 因為借(賣)出日圓,存(買)入澳幣的趨勢成型,會導致日圓貶值,澳幣升值

 

以上這段是媒體告訴你的...是對的

 

所以當市場(散戶)預期到這種趨勢成形時,事實上低利貨幣已經只能換到越來越少的高利貨幣(處於貶勢當中),套利(息)的潛在獲益正不斷被侵蝕。
以上這段是媒體略而不談的

 

2. 套利一但可行,自然「借日圓」 的需求就會增加,這麼一來會有什麼影響呢?想要借的人變多,就會導致低利(日圓)貨幣的需求增加,進而提高該貨幣的利息上升,而高利(澳幣)貨幣存款增加,就會導致澳幣利率下降(資金水浸)。

 

因此高利幣和低利幣會隨著套利的過程拉近利率差距,前者降息,後者升息,導致最後「無利可套」。

媒體:啊.......................?

 

3. 最後,借出的低利貨幣終究還是得面臨回補壓力(還錢),而套利資金從高息幣(澳幣)回流到低息幣(日圓)的過程中,會導致兩者匯率的大幅修正,前者貶值,後者升值。

媒體:(狀態:換標題中)

 

也就是說,理論上,市場機制會平衡兩個貨幣的利匯差空間,最後讓套利空間消失,對於利率平價理論有興趣的http://www.masterhsiao.com.tw/IRP/IRP.htm

 

可以這邊看,有不錯的介紹和計算方式,在此就不深入談太多。

 

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演,若「夢想」有永續的套利空間,必須謹守兩個條件:

 

1.高低利率差距必須永遠存在,只能持平,擴大而不宜縮小。

2.資金提供國(低利國)必須沒有面臨資金回收壓力,而資金吸收國(高利國)必須不能發生資金外逃危機。

 

一但這兩個條件不復存在,例如:日行釋出升息訊息(跟日本銀行借錢的人資金成本提升,面臨回補壓力),澳洲發生金融風暴(資本外逃),日本發現新能源帶動大筆投資狂潮(資金回收)等等...

 

那麼,套利空間會迅速消失,高利國的匯率會重貶,低利國的匯率會強升,「剪羊毛」是也。

因此,對於利率升貶,我們該有的正確認知就是:先升息的貨幣的確具有升值條件,但是若是升幅已大,就得評估後續相對應其他貨幣的價位,畢竟依照平價理論,其他貨幣的利差會拉近,這麼一來就會導致套利的空間大幅縮水,甚至讓先前買在高點的資金套牢,不可不慎。

 

至於「通膨」。我們常拿來討論的理論則是「購買力平價理論」。

購買力平價,顧名思義就是兩國的匯率必須以雙方貨幣的實質購買力來決定。

「通膨」意味著貨幣的實質購買力降低,因此通膨較高的國家貨幣將趨貶,通膨較低的國家貨幣將走升。

 

How?

 

舉例來說,因為日本處於零通膨的狀態,因此一罐可樂今年賣一百日圓,明年還是賣一百日圓,後年還是一百日圓。相反地,一些通膨高漲的國家,例如某國如果通膨率是10%,則一罐可樂今年賣一百圓,明年就得賣一百一十元,後年則是一百二十一元,那很明顯的,後面某國的貨幣因為每年價值縮水的程度大於日本,因此會趨向貶值。

 

所以,因為日圓/美元利率低就認為->日圓/美元趨貶,存在著邏輯上的謬誤。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結合兩個理論,正確看待「利率」和「通膨」的關係呢?

 

 

這裡我們再簡單詮釋一下:

 

利率升,通常有著兩層象徵意義:

 

1.引導實質利率上升,壓制通膨

2.經濟榮景,國家景氣暢旺

 

第二點我們將等到下集再來討論,目前先談第一點。

 

也就是說,利率上升雖然在初期會對該貨幣帶來升值的效應,但是後續能否持續,取決於膨壓制的成效,否則實質利率若不升反降(通膨高漲),則依照購買力平價理論,貨幣終將趨貶。

 

反過來說,低利率的貨幣初期會產生流出趨貶的現象,但是若通膨沒有揚升,則貨幣不一定會趨貶,但是因為通常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低利)會導致貨幣價值降低,因此要說低利貨幣代表未來通膨升溫危機大增也還算合理,過去幾年的台灣日本經驗似不能當作常態,而是例外。

 

不過,該注意到的是,低利率的狀態不一定是恆常的現象,當低利率的國家面臨高漲的通膨壓力,終將採取緊縮貨幣的政策來遏制通膨,若我們考量到高息貨幣在吸引過多外來熱錢所導致的泡沫壓力貨幣過度升值後所帶來的經濟衝擊影響下,所可能引起的經濟衰退,進而導致利率調升見頂,甚至開始降息循環,這麼一來,兩個對應貨幣的匯率趨勢就會逆轉。



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買初升息的貨幣

2.初升息的貨幣漲幅已大之後,轉向次升息的貨幣

3.保有次升息的貨幣,賣出先降息的貨幣

4.先降息的貨幣跌幅已大的情況下,買入先降息的貨幣,賣出次降息的貨幣

 

以上,為理論上的貨幣週期

 

5. 長期低利低通膨的國家貨幣只要匯價走疲,都是買點

6. 長期保持高通膨的國家,或有週期性通膨失控的國家貨幣,無論利率多高,不宜長期持有

 

 本篇文章引用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izaax/13175998 

 

免責聲明:此評論所包含之資料及意見僅供參考,任何瀏覽網站的人士,須自行承擔一切風險,本評論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圖片7  

加入群益期貨 空姐林郁馨 LINE好友,了解更多金融訊息

■每週都有免費線上直播課程(台指、輕原油、交易策略看法)

■不定期現場大型講座,讓您深入了解金融事件,滿足您的投資學習需求

 

 S__12730407  

我是群益期貨郁馨

您交易期貨、選擇權、海外期貨的最佳後盾,也是您交易上的好夥伴!

群益期貨 全球服務 開戶優惠手續費點此

 

 

arrow
arrow

    群益期貨林郁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