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冬季養生,飲食習慣有一些基本原則。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冬季氣候寒冷乾燥,最易傷人元氣,因此,飲食原則偏重於禦寒、防燥。此外,傳統中醫認為,季節與五臟相對應,比如春應肝、夏應心、長夏應脾、秋應肺、冬應腎,所以冬季適合養腎。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由於冬天氣溫較低,因此,飲食要有保溫功能,民眾可多吃增加熱能供給,以及富含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包括羊肉、豬排骨、烏骨雞、鴨肉、鱔魚、鱸魚、蝦子、蚵仔、豆製品等。
楊醫師指出,冬天飲食要有禦寒功能,根據醫學研究發現,人體會怕冷,主要跟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係,因此,民眾應注意補充礦物質,只要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就可以獲得人體所需鉀、鐵、鈉等礦物質。
另外,溫熱性蔬果有助禦寒,包括生薑、香菜、辣椒、韭菜、芥菜、大蒜、大頭菜、南瓜、青蔥、九層塔、櫻桃、榴槤、龍眼、釋迦等皆是。
楊淑媚醫師指出,冬季氣候乾燥,人們常會出現鼻乾、舌燥、皮膚乾裂等症狀,因此飲食偏重防燥,可以吃一些銀耳、百合、梨子、薏仁等潤燥食物,各種蔬菜、水果也不可偏廢,不可因天氣寒冷而少吃蔬菜、水果。
中醫認為,冬天宜養腎,包括葡萄、桑椹、酪梨、韭菜、南瓜、黑木耳、核桃、小米、松子、栗子、南瓜籽、葵瓜籽、腰子等食物對腎有益處;
由於黑色入腎,因此,適量食用黑色食物,可望養腎強身,包括黑糯米、黑芝麻、黑豆、黑棗、黑木耳、烏骨雞、海參、草菇等皆是。
留言列表